终极论
——揭开宇宙及大脑及社会的终极奥秘
徐永海
前言: 效法耶稣才会具有基督信仰充满爱
第一章 最小单位如何构成粒子与粒子种类
第二章 粒子如何构成原子与宇宙演化过程
第三章 原子如何构成分子与各种能量活动
第四章 分子如何构成细胞与生物演化过程
第五章 细胞如何构成大脑与各种心理活动
第六章 脑前额叶的发达与爱情信仰的出现
第七章 上帝掌管着宇宙灵魂与圣经的启示
后记: 我的坐牢经历与这本书的完成过程
2010年11月9日
第一章 最小单位如何构成粒子与粒子种类
1.1(第1章第1节):进一步理解空间膨胀理论与宇宙空间的形状是环的立方
1.1.1:空间膨胀理论
在太阳周围环绕着很多行星、卫星、彗星等天体。在我们银河系,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有千亿之多。在宇宙内,类似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也有千亿之多,我们的宇宙真是太大了。
一个发光的星系远离我们,这个星系发出的光,光的波长要变长,颜色要变红,这就是“红移”现象。20世纪初,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发现,一些星系发出来的光有“红移”现象,斯莱弗认定这些星系在远离我们银河系。1929年,哈勃继续这方面的研究,他发现距离我们银河系越远的星系,红移现象越明显,远离我们银河系的速度越快。在这基础上,哈勃等科学家提出了空间膨胀理论:
“宇宙有个起始点,在宇宙起始点,没有时间、空间、物质,是零点虚空的。随着时间的诞生,也诞生了空间和物质。随着时间行驶,空间以光速膨胀,目前宇宙时间是100多亿年,宇宙空间是100多亿光年(距离)。随着空间膨胀,位于空间不同位置的由物质构成的星系,相互之间就会彼此远离,距离越远的彼此远离的速度越快。”
1.1.2:宇宙空间是有限的
目前宇宙时间是100多亿年,宇宙空间是100多亿光年(距离)。宇宙空间是有限的,那么宇宙空间的边界在那里,边界是什么样子,难道是面墙吗?
体育场的环型跑道是个环,它的长度是有限的,只有400米;在环型跑道上无论顺时针跑,还是逆时针跑,你都可以无限地跑下去,环型跑道是没有两端的,是没有边界的。
地球(地球仪)的表面是个球面,它的面积也是有限的,地球的表面就这么大,只有5.1亿平方公里;但是地球表面是没有边界的,向东一直走你会从西边回来,向北一直走你会从南边回来。
1.1.3:宇宙空间是个环的立方
宇宙空间是有限的,但是宇宙空间是不应当具有边界的,宇宙空间只能类似于“环”和“球面”,是有限的,但是,是没有边界的。
在地球仪(地球)的球面上有一个、一个的纬度,纬度就是一个、一个的环,球面可以说是由很多个(无数个)环组成的。环是一维的,球面是二维的,很多个(无数个)一维的“环”可以组成一个二维的“球面”,球面可以称为“环的平方”。同样的道理,很多个(无数个)二维的“环的平方”(球面)也可以组成一个三维的“环的立方”。
环、“环的平方”(球面)、“环的立方”都应当是有限的,但是是没有边界的。宇宙空间一定就是个“环的立方”,是有限的,但是是没有边界的。
1.2(第1章第2节):深入相对论就会发现宇宙在个点内
(副标题为——科学说:“整个宇宙都在上帝的手掌心中,是真的存在上帝”)
(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大卫•格罗斯,在他获奖的同年指出:“知识最重要的产品是无知”。中国科学院郭汉英研究员说:“知识还有一个副产品——权威与偏见”。爱因斯坦在晚年说过这么一段话:“大家都认为,当我回顾自己一生的工作时,会感到坦然和满意。但事实恰恰相反。在我提出的概念中,没有一个我确信能坚如盘石,我也没有把握自己总体上是否处于正确的轨道”。)
1.2.0(第1章第2节前的前言):让我们再次地了解一下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中,迈克耳逊干涉仪像一个十字架,有十字架交叉点和左臂、右臂、上臂、下臂四个臂。一束光从左臂进入,到达十字架交叉点,遇到一个“左下——右上”(╱)呈45度角的半镀银玻璃片,被分为两束光。
一束光被这个十字架交叉点呈45度角的玻璃片反射,直角拐弯上行(走在上臂中)。到达上臂顶端,被一反射镜反射回来下行(依旧走在上臂中)。下行到十字架交叉点,经过十字架交叉点的玻璃片透射,继续下行,进入下臂。这束光(可称为“垂直的光”)在上臂垂直地走了一个往返,走了一个“‖”(垂直)路程。
另一束光经过这个十字架交叉点的玻璃片透射,继续右行(走在右臂中)。到达右臂顶端,被一反射镜反射回来左行(依旧走在右臂中)。左行到十字架交叉点,被十字架交叉点呈45度角玻璃片反射,直角拐弯下行,进入下臂。这束光(可称为“平行的光”)在右臂平行地走了一个往返,走了一个“=”(平行)路程。
上臂、右臂长度相等,“‖”路程、“=”路程长度相等。假设“‖”路程、“=”路程长30米,光走完“‖”路程、“=”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100纳秒。
地球围绕太阳的运动速度是30公里/秒,太阳带着地球在银河系中的运动速度是300公里/秒。迈克耳逊干涉仪是放在这个高速运动的地球上,“垂直的光”是走在高速运动的上臂中,“平行的光”在走在高速运动的右臂中。
在行驶的火车车厢里,一个人垂直向上抛一个球,球撞到车厢天花板后垂直落下。期间火车已经行驶了一段距离,(铁路边静止的人来看)球上抛的地点和球落下的地点不在同一个点上,这个球走的是一个“∧”路程(可称为A字路程)。
“垂直的光”在走上臂时,如果与地球运动方向垂直,在一上一下过程中,“垂直的光”走的也是“∧”路程。“∧”路程比“‖”路程距离长。“‖”路程假设30米,“∧”路程就是“>30米”(“>”为大于符号),“垂直的光”走完“∧”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“>100纳秒”。
一辆摩托车在赶超一列火车时,假设火车长30米,因火车也在行驶着,并方向相同,摩托车行驶了较长的距离(如200米),才从(长30米的)火车的车尾赶超到了车头。之后摩托车立刻掉头行驶,速度不变,因火车也在行驶着,并方向相反,摩托车行驶了不长的距离(如大约10多米),就从(长30米的)火车的车头行驶到车尾。这个摩托车走了一个“—=”路程(可称为鱼钩路程)。
“平行的光”在走右臂时,如果与地球运动方向平行,“平行的光”是顺着与对着地球运动方向各飞行了一段距离。顺着(方向相同)多走距离,对着(方向相反)少走距离,“平行的光”走的也是“—=”路程。“—=”路程比“=”路程距离长。“=”路程假设30米,“—=”路程就是“>>30米”(“>>”为更大于符号),“平行的光”走完“—=”路程所用的时间就是“>>100纳秒”。
根据物理教科书、物理网站上的复杂计算,“平行的光”所走的“—=”路程(>>30米)要比“垂直的光”所走的“∧”路程(>30米)距离要长。将迈克耳逊干涉仪旋转90度,“垂直的光”变成了“平行的光”,这时这束光就需要多走一段距离,就要晚进入下臂。如果需要多走的是半个波长奇数倍的距离,两束光在下臂被一起观测时,就应当出现这种现象:“明线的干涉条纹变成暗条纹”。
可是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确是“明线的干涉条纹没有变成暗条纹”,“垂直的光”、“平行的光”一定是同时(同相)进入下臂的,否则不会出现这种实验结果。“垂直的光”、“平行的光”是同时(同相)进入下臂的,这样只能是:
或者,距离变短:“垂直的光”所走的“>30米”(“∧”路程),“平行的光”所走的“>>30米”(“—=”路程),都变短到30米(“‖”、“=”路程)。都变短到了30米,“垂直的光”、“平行的光”就会同时进入下臂,就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
或者,钟表变慢:“垂直的光”走完“∧”路程所用的“>100纳秒”,“平行的光”走完“—=”路程所用的“>>100纳秒”,都变慢到100纳秒。都变慢到了100纳秒,“垂直的光”、“平行的光”就会同时进入下臂,就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(相对论的“钟表变慢”不好理解,“正文3”中将再次讨论!!)
或者,光速加快:“垂直的光”加快了速度,用100纳秒走完它自己的“>30米”(“∧”路程);“平行的光”加快了速度,用100纳秒走完它自己的“>>30米”(“—=”路程)。都用了100纳秒,“垂直的光”、“平行的光”就会同时进入下臂,就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
或者,光与地球之间的速度恒定为30万公里/秒。在顺着地球运动方向(方向相同)时,光的速度是30万公里/秒加上地球速度(光速加快);在对着地球运动方向(方向相反)时,光的速度是30万公里/秒减去地球速度(光速减慢)。
“平行的光”在走“—=”路程时。在顺着地球运动方向时,因走的距离长,“光速加快”所占的比例多。在对着地球运动方向时,因走的距离短,“光速减慢”所占的比例少。综合在一起,“平行的光”在走“—=”路程时加快了速度。
光与地球之间的速度恒定为30万公里/秒,此时“平行的光”加快了速度,用100纳秒走完它自己的“>>30米”(“—=”路程);此时“垂直的光”加快了速度,用100纳秒走完它自己的“>30米”(“∧”路程)。都用了100纳秒,“垂直的光”、“平行的光”就会同时进入下臂,就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
1.2.1: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恒定为30万公里/秒
在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中,迈克耳逊干涉仪像一个十字架,一束光从左臂进入,到达十字架交叉点,被分为两束光。一束光在上臂垂直地走了一个往返,另一束光在右臂平行地走了一个往返,之后这两束光都进入下臂。
如果地球静止不动,这两束光就会同时进入下臂,就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可是地球是在高速的运动中,这两束光应当不会同时进入下臂,应当不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
如果光与地球(任何运动体)之间的速度恒定为30万公里/秒,如同地球静止不动,这两束光也会同时进入下臂,也会出现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的实验结果。迈克耳逊-莫雷实验是真实的,“恒定”这种现象也应当是真实的。
1.2.2:同时出发,方向相同,不论我们的速度多快,我们依旧飞在光的后边
光与任何运动体(如地球,如我们)之间的速度恒定为30万公里/秒。那么,方向相同时,不论我们飞行的速度多快,光的速度依旧比我们的速度还要再快上30万公里/秒(我们所测量的光速依旧是30万公里/秒),我们依旧飞在光的后面。
假设我们的速度是100亿光年/秒。我们和一个光同时从地球出发,走了整整100亿光年的距离,再返回地球。相对于地球上等待者来说,光速是30万公里/秒,光比静止的他们快30万公里/秒。他们看见这个光返回地球时,自然是在第100亿年结束这一时刻,自然是在他们的岁数已经长了100亿岁这一时刻。
虽然我们飞行的速度是100亿光年/秒,虽然我们只用了1秒钟就飞完了这100亿光年的距离,虽然我们仅仅只过了1秒钟的时间。但是,由于我们依旧飞在这个光的后边,地球上等待者看到我们返回地球时,一定是在第100亿年结束之后的某一时刻,一定是在他们的岁数长了100亿岁之后的某一时刻。
1.2.3:相对于高速飞行者来说,时间和空间都变短
我们返回地球,我们与地球上等待者相见时,地球上等待者的岁数已经长了100多亿岁,他们已经过了100多亿年;而我们的岁数没有增加,我们仅仅过了1秒钟,我们的钟表极度地变慢了,近乎于停止(这时才好理解相对论的“钟表变慢”!!)。我们从地球出发到返回地球,同样一段时间,相对于地球上等待者来说,是100多亿年;而相对于高速飞行的我们来说,仅仅是1秒钟。由于我们高速飞行,相对于我们来说,时间变短了,100多亿年的时间变短到了1秒钟的时间。
当100多亿年的时间(整个宇宙的时间)变短到1秒钟时,这时100多亿光年的距离(整个宇宙的空间)也就变短到了30万公里。因为“宇宙空间是以光速膨胀来的”,当整个宇宙时间是1秒钟时,整个宇宙空间只能是30万公里。当我们以很高的速度飞行时,不仅时间变短,空间(距离)也变短。
如果我们的速度还快,相对于我们来说,时间、空间(距离)还要变短,100多亿年的时间就要变短到万分之一秒、亿分之一秒,100多亿光年的距离就要变短到30公里、3米。当我们的速度是无限大时,相对于我们来说,100多亿年的时间(整个宇宙时间)、100多亿光年的距离(整个宇宙空间)就要变短到零点。宇宙的本来面目一定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,整个宇宙都在一个点内;因为只有这样,才会出现:“相对于不同速度,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变短到不同大小;相对于速度无限大,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变短到零点”。
1.2.9(第1章第2节后的讨论):整个宇宙都在上帝的手掌心中——上帝手握宇宙论
宇宙的本来面目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;整个宇宙的时间、空间、物质世界都是在这个“点”内,并且都是在这个“点”内展现的。这个点就在上帝手掌心中,整个宇宙都是在上帝手掌心中,借此上帝创造、掌管着整个宇宙。
《圣经•启示录》中写到:“他右手拿着七星”(启1:16)。“七”在圣经里是一个完全数。“七星”可理解为“所有的星”,即所有的恒星、行星、卫星等等,即整个宇宙。上帝(耶稣)右手拿着宇宙,上帝(耶稣)创造、掌管着宇宙。
那种认为:“上帝也居住在这个宇宙的某个空间里,并且在创世时,花了几天的时间,用泥捏出各种生物”,这种按字面来理解《圣经•创世记》,是小看了上帝(耶稣)的大能。圣经上说:“字句是叫人死的,精意是叫人活的”(林后3:6)。
圣经的核心是耶稣,旧约是预言耶稣,新约是应验耶稣。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必须以耶稣为榜样,勇敢地走十字架道路,并且甘愿经历各种患难。《圣经•启示录》上说“这些穿白衣的是谁……这些人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”(启7:13-14)。
1.3(第1章第3节):质量与体积的统一
1.3.1:宇宙的空间与粒子的体积都是由弦构成的
宇宙起始点是零点的,是个“点”,自然可以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出“点”来。一些“点”还可以构成“弦”,弦本身是个长度,是由很多个点组成的,自然也可以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出“弦”来,这些弦可以构成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。
宇宙空间是个“环的立方”,“环的立方”(宇宙空间)是由很多个“环的平方”(球面)构成的,而“环的平方”(球面)是由很多个环构成的,而环又是由很多个弧形曲线构成的。一些物理学家把“弧形曲线”称为“弦”,宇宙空间也可以说是由很多个“弦”构成的。
“弦”是个“弧形曲线”,很多个弧形曲线可以构成一个“环”;很多个“环”可以构成一个“环的平方”(球面)。一个小的球面(环的平方)内包含着一个小体积,小体积本身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,也是由“弦”构成的,这些弦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粒子。整个物质世界是由粒子构成的,粒子可以说是由弦构成的,整个物质世界也可以说是由弦构成的。
1.3.2:光子是宇宙的最小单位
当我们的速度是无限大时,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,相对于我们来说是零点的。当我们的速度是无限大时,光仍然是以30万公里/秒的速度快于我们,光仍然是飞在我们的前面。自然相对于光来说,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一定也是零点。
相对于光、光子来说,整个宇宙空间是零点,光子不再具有存在的空间,光子本身只能也是零点。光子一定是宇宙中的最小单位,因为在宇宙中,我们不可能再找到比零点还要小的东西。光子是宇宙中的最小单位,是光子组成夸克,夸克组成粒子。光子就是这“点”,这“弦”。
相对于静止,每个粒子,以及构成粒子的每个光子(点、弦),在每一时刻,他们都在宇宙空间的不同位置上。而相对于光子(点、弦)自己来说,整个宇宙空间是零点的,宇宙中所有的光子(点、弦)都在同一个点上。这样,光子(点、弦)相互之间就具有了这样的特点: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”。
1.3.3:体积与质量的本来面目
光子是最小单位,光子具有三个特点:一、光子本身是零点的;二、光子相互之间具有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”的特点;三、光子可以是个弦,在弦基础上可以构成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。一些光子这三个特点全部具有,它是个弦,构成了宇宙的空间、粒子的体积,这些光子称为体积光子。
一些光子只具有第一、第二两个特点。这个光子是个点,相互之间具有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,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,相互之间具有互在互吸的关系”。这是万有引力,互在是万有引力的场,互吸是万有引力的力。粒子内具有这些光子时,粒子也就具有了万有引力、重量、质量,这些光子称为质量光子。
一些光子只具有第一个特点,仅仅是个点。粒子内具有这种光子时,这种光子既不能使粒子增加质量,也不能使粒子增加体积,这种光子是不能被观测到的,这种光子称为“不可见光子”。相对于不可见光子来说,质量光子、体积光子就是“可见光子”。
1.3.9(第1章第3节后的讨论):光与宇宙空间的关系
千亿千亿数量的恒星在不停地发出大量的光子,已经发出了一百多亿年,这些光子哪里去了?有人说,都到宇宙空间的深处去了。宇宙空间是有限无边的,是没有中心点的,或者说处处是中心点的;也可以说,是没有深处的,或者说处处是深处的。地球也可以说是一个深处,这些光子都到地球这里来了吗?没有!这些光子只能是加入到宇宙空间中去了。
宇宙内具有千亿数量的星系,每个星系内又具有千亿数量发光的恒星,这些恒星在每一时刻都在发出大量的光子(体积光子、弦),这些体积光子(弦)加入到宇宙空间中。宇宙空间在每一时刻都有大量的体积光子(弦)加入,这样宇宙空间就要不停地膨胀,不停以光速在膨胀。
宇宙空间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粒子,只是组成宇宙空间这个特殊粒子的只有体积光子(弦),没有质量光子。这样,宇宙空间只具有体积,不具有质量。
一些粒子放出光子(体积光子、弦),光子加入到空间中,产生光波,如同水滴加入到水中会产生水波一样。另一些粒子接收到光波,相应的光波消失,这些粒子从自己的位置上,从宇宙空间中提取出相应的光子(体积光子、弦)。粒子放出、提取的只是光子,不会是光波;在空间传递的只是光波,不会是光子,这样解释了光的波粒二相性。
构成宇宙空间的所有体积光子(弦)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存在的,在宇宙空间内我们观测不到一个一个单独存在的体积光子(弦)。宇宙空间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存在的,整个宇宙空间可以整体地变大、变小、成为零点。相对于光子(光波、光)来说整个宇宙空间是零点的,而只有光子(光波、光)相对于任何物体的运动速度都是一定的,宇宙空间才会是零点。这样就必然会出现:1、光相对于任何物体的速度都是30万公里/秒;2、当某一物体高速飞行时,时间、空间变短;3、当某一物体的速度是无限大时,整个宇宙时间、宇宙空间变短到零点。
我们的速度无限大时,光依旧比我们快30万公里/秒,光比无限大的速度还快。我们的速度无限大时,宇宙是零点;自然相对于光,宇宙一定也是零点的,光子本身一定也是零点的。零点是最小的,没有比零点更小的“东西”,光子一定是最小单位。光子组成宇宙空间,光子组成夸克、粒子及整个物质世界。整个宇宙都是由光子组成的,而光子本身是零点的,自然整个宇宙可以都在一个点内。
宇宙的本来面目是个“点”。相对于“最小单位——光子”来说,宇宙中所有的光子相当于都在同一个“点”上。不同粒子内的质量光子相互之间就会具有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,你吸引着我,我吸引着你”的“互在互吸”的关系;“互在”是万有引力的场,“互吸”是万有引力的力。整个宇宙的质量(万有引力)都是建立在光子基础上,而光子本身是零点的,自然整个宇宙可以都在一个点内。
粒子(物质)放出光子,光子加入到空间中产生光波;另一个粒子(物质)接收光波,从空间中提取光子(解释了光的波粒二象性)。放出、提取的是整数光子,不能是分数光子(解释了量子论)。光行驶在由自身组成的宇宙空间中,宇宙空间本身又是虚空的、零点的,自然可以出现“光与任何运动体之间的速度恒定为30万公里/秒”。(解释了如何出现“恒定”这种现象的!!!)。整个宇宙的能量都是建立在光子基础上,而光子本身是零点的,自然整个宇宙可以都在一个点内。
1.4(第1章第4节):宇宙空间的特点与粒子构成的特点
1.4.1:粒子是物质世界的最小实体
质量光子是只有质量、没有体积,质量光子不能够单独存在;体积光子是个弦、没有质量,体积光子也不能够单独存在,光子都不能够单独存在。通过科学观测发现,夸克也不能够单独存在,我们见不到单独存在的夸克。从宇宙起始点中直接诞生出来的,不可能是光子和夸克,因为他们不能单独存在。
在物质世界,是光子组成夸克,夸克组成粒子。粒子是既具有质量、又具有体积,粒子能够单独存在,是能够单独存在的最小实体。由于粒子是能够单独存在的最小实体,从宇宙起始点中直接诞生出来的只能是粒子,然后再由粒子组成原子、分子、物体、星球。
在宇宙起始点,没有时间、空间、物质。随着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了宇宙时间,也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了宇宙空间和物质。宇宙时间仅仅是个过程,从宇宙起始点中诞生出来的只有宇宙空间和物质,宇宙空间和物质世界应当具有相同的特点,宇宙空间与粒子(物质世界的最小实体)应当具有相同的特点。
1.4.2:宇宙空间的特点
地球的球面,是“环的平方”,是个“面”。球面是有限无边的,同时也是没有中心点的,或者说处处是中心点的。如你不能说,南极是球面的中心点,北极是球面的中心点;但是你又可以说,南极这个点就是球面的中心点,北极这个点就是球面的中心点。球面(环的平方)是有限无边的,同时是没有中心点的,或者说处处是中心点的。
宇宙空间是“环的立方”,也是有限无边、没有中心点的,或者说处处是中心点的。你可以把你现在所在的这个点作为宇宙空间的中心点。在这个中心点上,它具有先、后、左、右、上、下6个方向,6个中心点方向。沿着6个方向分别行驶2光年(距离),[也可以是任何距离,例如,2万光年(距离),2亿光年(距离),或者是2米]。这样你就来到6个点上,每个点都可以说是宇宙空间的中心点,每个点都具有先、后、左、右、上、下6个方向,6个中心点方向。这样就具有了36个中心点方向,只是这36个中心点方向是不真实的。
宇宙空间是环的立方,第一次1变6:它具有6个中心点方向,每个中心点方向是真实的。第二次1变6:每个中心点方向还具有自己的6个中心点方向,这6个中心点方向是不真实的。宇宙空间具有两次1变6的特点。
1.4.3:粒子构成的特点
宇宙空间具有两次1变6的特点,物质也应当具有两次1变6的特点,粒子(物质世界的最小实体)也应当具有两次1变6的特点。从宇宙起始点中直接诞生出来的粒子,它应当包含有6个部分。这6个部分,每1个部分也可以作为粒子单独存在,这是第一次1变6。每1个部分内又包含有6个夸克,每1个夸克不能作为粒子单独存在,这是第二次1变6。
从宇宙起始点中直接诞生出来的粒子,本身具有6个部分、36个夸克,其中上夸克6个、下夸克6个、粲夸克6个、奇异夸克6个、顶夸克6个、底夸克6个。这些粒子都是建立在6个部分、36个夸克基础上,并且对于这些粒子来说,这6个部分、36个夸克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,这个整体称为“总母体”。
总母体内包含6个部分,每1个部分也可以作为粒子单独存在,在每个“部分”基础上,也可以展现出一些不同种类的粒子,这每个“部分”称为“分母体”。一共具有6种分母体,第1种是上夸克分母体,它具有6个上夸克;第2种是下夸克分母体,它具有6个下夸克;第3种是粲夸克分母体,它具有6个粲夸克;第4种是奇异夸克分母体,它具有6个奇异夸克;第5种是顶夸克分母体,它具有6个顶夸克;第6种是底夸克分母体,它具有6个底夸克。
1.5(第1章第5节):粒子的种类与粒子周期表
1.5.1:不带电荷的粒子
中子是建立在总母体基础上,是从宇宙起始点中直接诞生出来的粒子。中子本身具有36个夸克,其中33个夸克包含的都是不可见光子,这33个夸克是不能被观测到的,是不可见夸克。只有3个上夸克包含的是可见光子,是可以被观测到的,是可见夸克,这样中子被观测到只具有3个夸克。在3个可见夸克中包含的可见光子,大部分是质量光子,小部分是体积光子,这样中子具有较大的质量、较小的体积。
在3个可见夸克中,如果小部分是质量光子,大部分是体积光子,这个粒子不带电荷,它具有较小的质量、较大的体积,较大的电子云,这是个不带电荷的轻子(电子中微子,Ve)。如果2个夸克是可见夸克,并且是以质量光子为主,这种粒子是个不带电荷的介子(π0)。
在总母体基础上,还可以展现出很多种粒子,如依据展现出来的可见夸克分别是1个、2个、3个、……、34个、35个、36个;依据展现出来的可见夸克,或者是上夸克、下夸克,或者是粲夸克、奇异夸克,或者是顶夸克、底夸克;依据在可见夸克中包含的可见光子,或者是以质量光子为主,或者是以体积光子为主;这样可以展现出很多很多种粒子,这些粒子都不带电荷。在“总母体”基础上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不带电荷的“粒子周期表”。
1.5.2:带正电荷的粒子
质子是建立在上夸克分母体基础上,质子本身具有6个上夸克。其中3个上夸克包含的是不可见光子,这3个上夸克是不能被观测到的,是不可见夸克。另外3个上夸克包含的是可见光子,是可以被观测到的,是可见夸克,这样质子被观测到只具有3个上夸克。在3个可见夸克中包含的可见光子,大部分是质量光子,小部分是体积光子,这样质子具有较大的质量、较小的体积。
在3个可见夸克中,如果小部分是质量光子,大部分是体积光子,这时,这个粒子带一个正电荷,具有较小的质量、较大的体积,较大的电子云,这是个正电子。正电子、质子都是建立在上夸克分母体基础之上。
上夸克分母体一共具有6个上夸克,依据展现出来的可见夸克分别是1个、2个、3个、4个、5个、6个;依据在可见夸克中展现出来的可见光子,或者是以质量光子为主,或者是以体积光子为主,这样在上夸克分母体基础上一共可以展现出12种粒子,这些粒子都带正电荷。例如,2个上夸克是可见夸克,并且是以质量光子为主,这种粒子是个带正电荷的介子(π+)。
1.5.3:带负电荷的粒子
反质子是建立在下夸克分母体基础上,反质子本身具有6个下夸克。其中3个下夸克包含的是不可见光子,这3个下夸克是不能被观测到的,是不可见夸克。另外3个下夸克包含的是可见光子,是可以被观测到的,是可见夸克,这样反质子被观测到只具有3个下夸克。在3个可见夸克中包含的可见光子,大部分是质量光子,小部分是体积光子,这样反质子具有较大的质量、较小的体积。
在3个可见夸克中,如果小部分是质量光子,大部分是体积光子,这时,这个粒子带一个负电荷,具有较小的质量、较大的体积,较大的电子云,这是个电子。电子、反质子都是建立在下夸克分母体基础之上。
在下夸克分母体基础上也可以展现出12种粒子,这些粒子都带负电荷。例如,2个下夸克是可见夸克,并且是以质量光子为主,这种粒子是个带负电荷的介子(π-)。一共具有6种分母体,在每种分母体基础上都可以展现出12种粒子,这样一共可以展现出72种粒子。这72种粒子都带电荷,其中36种带正电荷,36种带负电荷。在6种“分母体”基础上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带电荷的“粒子周期表”。
1.6(第1章第6节):粒子的构成与粒子的蜕变、涅灭
1.6.1:粒子的构成
总母体内具有6个(6种)分母体,每个分母体内包含着6个夸克,每个夸克内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光子,上夸克、下夸克包含的光子少;粲夸克、奇异夸克包含的光子中;顶夸克、底夸克包含的光子多。
夸克可以展现为可见夸克或者不可见夸克。可见夸克内包含着可见光子,也就是:质量光子、体积光子;不可见夸克内包含着不可见光子。光子具有三种:质量光子、体积光子、不可见光子。
光子是最小单位,光子可以具有三个特点:一、光子本身是零点的;二、光子相互之间可以具有“你在我这里,我在你那里”的特点;三、光子可以是个弦。体积光子是这三个特点全部都具有;质量光子是只具有第一、第二两个特点;不可见光子是只具有第一个特点。不可见光子仅仅是个点,不展现出质量的属性,也不展现出体积的属性,但是不可见光子是存在的,不是没有。
1.6.2:不产生光子的蜕变
不可见光子展现出第二个特点来,这时不可见光子就变成了质量光子;质量光子展现出第三个特点来,这时质量光子就变成了体积光子。当不可见夸克内的不可见光子变成质量光子、体积光子时,这时不可见夸克就要变成可见夸克。当可见夸克内的质量光子变成体积光子时,这时可见夸克就要发生变化,质量减少,体积增加。当发生这些变化时,粒子就会发生蜕变。
在同一种分母体基础上,可以展现出12种粒子,这12种粒子之间可以转化,例如,质子、正电子都是建立在上夸克分母体基础上,当一些质量光子变成为体积光子后,质量减少,体积增加,质子就要转变成正电子。反质子、电子都是建立在下夸克分母体基础上,当一些质量光子变成为体积光子后,质量减少,体积增加,反质子可以转变成电子。这是第一类蜕变,建立在分母体基础上的不分裂蜕变。
在总母体基础上展现出来的粒子,相互之间也可以转化,例如,不带电荷的介子(π0)、中子、不带电荷的轻子(电子中微子,Ve)都是建立在总母体基础上;当一些不可见光子变成为可见光子后,一个不可见夸克变成可见夸克,这个不带电荷的介子(π0)就要变成中子;当一些质量光子变成为体积光子后,质量减少,体积增加,中子就要变成不带电荷的轻子(电子中微子,Ve)。这是第二类蜕变,建立在总母体基础上的不分裂蜕变。
1.6.3:产生光子的蜕变与涅灭
建立在总母体基础上的粒子,还可以发生分裂蜕变。蜕变时,总母体分裂成6个(6种)分母体,其中的4个分母体再次分裂,所具有的光子全部变为一个一个的体积光子。剩下2个分母体,这2个分母体,或者1个是上夸克分母体,另1个是下夸克分母体;或者1个是粲夸克分母体,另1个是奇异夸克分母体;或者1个是顶夸克分母体,另1个是底夸克分母体。在这2个分母体基础上,各展现出一个粒子,一个粒子要以质量光子为主,另一个粒子要以体积光子为主。这是第三类蜕变,建立在总母体基础上的分裂蜕变。
例如,一种中子蜕变,中子本身的总母体分裂成6个分母体,其中的粲夸克分母体、奇异夸克分母体、顶夸克分母体、底夸克分母体分裂成光子(可见的体积光子、弦),剩下1个上夸克分母体、1个下夸克分母体。在这2个分母体基础上,当上夸克分母体展现为质子时,下夸克就展现为电子;当上夸克分母体展现为正电子时,下夸克分母体就展现为反质子。这时就是1个中子蜕变成1个质子、1个电子、一些光子;或者是1个中子蜕变成1个反质子、1个正电子、一些光子。
72种带电荷的粒子,36种带正电荷,36种带负电荷。其中一些粒子相互之间是对称的,是互为正反粒子的,如质子与反质子之间,电子与正电子之间。当互为正反的2个粒子相互结合在一起时,就会涅灭、分裂成光子(可见的体积光子、弦)。这是第四类蜕变,建立在分母体基础上的分裂蜕变。
徐永海,住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新风南里10号楼6门501室,邮政编码:100088,电话:86-10-82082198,电子邮件:xuyonghai@yahoo.com.cn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